元宵節當天,易門縣綠汁鎮白沙坡的老人者發安一手持香,一手搖響鈴鐺,每到一戶人家門前都會大聲念起來:“老虎進家啦,老虎耍一耍,家家門前耍一耍,金銀財寶耍進家,好的耍進來,五谷六米帶進家,平安順利帶進家,疾病瘟疫耍出去……”
者發安念完,由村民扮演的“老虎”便走進門來,和著鈸、鑼、羊皮鼓奏出的樂曲,在院中跳起虎掌舞(簡稱“跳虎”)。他們為每戶人家拜年祈福,祈求人畜平安、莊稼豐收、袪病免災、生活富足,過上美好生活。這是易門當地流傳千年不衰的彝族習俗:跳虎鬧元宵。
白沙坡村位于綠汁江西岸,遠處是以銅礦開采而聞名的獅山。當地經濟主要以打工和養殖為主,輔以烤煙、玉米等農作物種植。
從易門縣綠汁鎮出發,跨過綠汁江后才上坡就看見白沙坡的指路牌。順著新鋪設的水泥路,繞過無數道彎拐,走了10余公里后,在夜色朦朧中我們終于見到了彝族村寨——白沙坡。
畢摩在山神石前主持祭祀,迎請山神參加活動,并保佑村寨平安。
“跳虎鬧元宵是村里的大事,必須由村民代表共同協商決定?!被⒄莆枋屑壏俏镔|文化遺產傳承人者榮保說,頭三天就要開始準備,夜里要召開村民代表會討論活動分工,第二天上午打掃村道衛生,明確誰做飯、誰燒水、誰洗菜。大家認為,今年是虎年,活動一定要辦得熱熱鬧鬧。
正月十四,畢摩帶著村民去土主廟祭祀。
在土主廟里穿虎衣、畫虎紋。
白沙坡原屬楚雄州雙柏縣大莊鄉三家廠村,1955年隨三家廠銅礦劃歸易門縣綠汁鎮,全村48戶149人,都是彝族,97%為者姓。
正式進村民家拜年之前,虎掌舞隊伍需要向東南西北四方祭拜。
說起跳虎的由來,68歲的者發安介紹,相傳300多年前,大理發生瘟疫,有兩只老虎為了躲避瘟疫,一路向東到了易門一帶,在綠汁江邊被湍急的江水擋住了。當時的綠汁江兩岸森林茂密,參天大樹隨處可見,林中各種動物出沒,特別是野豬成群,危害莊稼,村民想了許多辦法都嚇不走它們。想不到,老虎的到來,攆跑了野豬,地里的莊稼才免受其害,村民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起來。
白沙坡村后的土主廟建于清代,據墻上的文字記載,土主廟是春節開展跳虎活動的祭祀場所。墻上的壁畫表現的是村民辛勤耕耘、和睦友好,村中五谷豐登、六畜興旺的場景,反映了彝族以虎為圖騰,希望老虎給人們帶來美好的生活。壁畫上祖先們披著虎皮,敲響鑼鍋蓋,行走在田地邊驅逐野豬,保護莊稼……后來,每到元宵節,村民就在臉上、身上、四肢畫上虎紋,用羊毛氈子扎成虎衣扮成老虎,到村里挨家挨戶拜年祈福,為村民消除疾病災害,祝愿風調雨順,日子過得紅紅火火。
正月十五跳虎是白沙坡村一年中最重要的活動,有一系列嚴格的程序。節前幾天,村民代表就要集中協商流程。元宵節頭一天午飯后,在畢摩的帶領下,村中男女老少要爬到青松嶺上的山神廟,獻上青松、酒水、肉食進行祭拜,祈求山神同意村里舉辦一年一度的跳虎活動;下午,村中老者再到土主廟祭拜土主,祈求跳虎活動能夠平安順利舉行。夜幕降臨,在畢摩的指揮下,跳虎的村民從倉庫里拿出氈子連夜趕制虎衣。
“天雖然冷,但等一跳起來就出汗了?!睆碾p柏縣小麥地沖到白沙坡安家的楊家勇說。他從15歲就開始跳雙柏的老虎笙,他認為,白沙坡的跳虎動作比起老家的幅度更大,更加豪放,跳一場身體就熱起來了。
按照古規,所有人的裝扮都必須在土主廟前進行。正月十五一早,陽光尚未照到小山村,早春的空氣還十分寒冷,大家赤裸四肢,經過一片麥地到達土主廟,隨后穿上虎衣,在頭部、手腳等部位分別用白色、紅色顏料勾繪出虎紋。一切準備就緒,“老虎”們向土主跪拜后返回村里。
面部也要畫虎紋。
在畢摩者發安的指揮下,“老虎”分別到村子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跪拜。儀式完畢,鑼鼓聲響起,大家從村中的三弦師傅者賢家開始,挨家挨戶跳虎,為村民拜年祈福。
李洪有是外村人,因為妻子是白沙坡村的,也被邀請來參加跳虎。
跳虎隊成員者曹,今年32歲,在武漢打工,尚未成家。
“村民非常喜愛‘老虎’到家里鬧一鬧,這既是傳統,也是一年中最喜慶的時候?!闭邩s保說,如果村民一時外出辦事,過后也會請去補跳。除兩個小“老虎”,共有12個成人裝扮成“老虎”,其中有9人在外打工,打工所掙的錢都在外面買房置業,但只要遇到跳虎,他們都會從外面趕回來。
跳虎從早上一直持續到下午,才把全村每戶人家都跳完?!盁釤狒[鬧過完小年,后天我就出去打工了?!睏罴矣抡f。
“老虎”只能進前院,不能進屋內。給主人家拜年時,一對大“老虎”在門口跪著,兩只小“老虎”騎在大“老虎”身上。
白天跳虎結束,晚上全村人在公房聚餐,夜里點燃篝火,把“老虎”送走,白沙坡的跳虎鬧元宵活動才算圓滿結束。(記者?崔永紅?文/圖)
編輯:劉玉霞 審核:楊雪